资 讯
中国工业设计与中国制造要协同创新 | FROM ZERO TO ONE
- 来 源:网络
- 发 表 于:2019-10-30
- 作 者:李跃聪
- 人 气:15729
中国工业设计与中国制造要协同创新
“设计”和“制造”从来就是孪生兄弟,有制造就有设计。设计与制造从来都是共生共长,相辅相成,融合发展。
设计本身即是创新,本质就是创新。装备制造业现在也在创新。这两者的创新,首先应该合作、协同,把制造业的转
型升级作为两者共同的目标和任务。“中国设计”和“中国制造”应该怎样协同创新?
进一步提高协同创新的自觉性。当今世界知识如海,信息“爆炸”,竞争激烈。任何一项创新,非一人、甚至非一个
单位可以成就,包括著名的乔布斯和苹果公司。“协同”可以优势互补,可以节省人力、物力,可以提高效率。
工业设计的主要特点是集成创新,这就意味着,设计者应该有广博的知识,要有更多的合作者。协同创新因设计对象
的规模不同、类型不同而有所不同。有的需要小协同,有的需要大协同;有的在业内协同,有的要跨界协同;有的在
国内协同,有的还要在国际间协同;有的是相对固定和紧密的协同,有的是松散或短期的协同等等。
我们已经在协同创新,如我们积极提倡的产学研用相结合,但是我认为还要进一步提高自觉性,扩大协同范围。
一是工业设计者要进一步认识自己,要继续深入地进行工业设计的理论研究。比如,与文化创意产业的关系,设计规
律问题等;又比如,对工信部等11个部门颁布的《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》中所说“工业设计的主要
对象是工业产品”,有人不以为然,其实,不要以为这就“小”了、“少”了,飞机、汽车也都是工业产品。对这些
问题的研究,不仅有助于认识自我的作用,同时也会对协同创新有新的认识。
二是要认真学习国家的规划、政策和指导意见。这里既有协同创新的思想、指导,也有实际内容。它们都是政府部门
放眼国内外、调查研究后出台的,很有学习、参照价值。比如,党的“十八大”报告提到,“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、
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,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”;“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
技型小微企业发展”。这既说到了属于现代服务业的工业设计,又说到了设计创新服务的重点。设计与制造都要发展、
创新,要协同创新、发展。又如,《国务院关于印发工业转型升级规划(2011-2015)的通知》,把先进装备制造业
放在需要重点发展领域的第一位;而在转型升级中需要“加快发展面向工业生产的相关服务业”的一节中,把“工业
设计及研发服务”放在了第一位。这两个“第一位”,立体地看,就把设计与制造联系起来了。这是从宏观上看的设
计与制造的协同创新和发展。再如,《关于促进工业设计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》中讲到:“鼓励工业企业、工业设计
企业、高等学校、科研机构建立合作机制,促进形成以企业为主体、市场为导向、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创新体系。
”这里讲的“合作机制”、“创新体系”,就是在讲协同创新。
总结探索协同创新的有效形式。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,是社会物质生产的基本力量。中国制造已经是世界产值第
一,但是大而不强,国内所需要的一些关键设备多数需要进口。不强的主要原因是研发设计能力不强。就中国设计而
言,尽管国内有一些设计创新佼佼者,但总体上原创设计、自主设计少,跟进设计、模仿设计多,由国外设计在中国
制造的更多。为改变这种格局,装备制造企业也在不断努力。
2012年初,国际权威调查机构——美国加德纳公司宣布,沈阳机床集团主业经营规模从2002年的第36位跃升到世界
第1位。重要标志是,他们制造出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首批智能化机床。从协同创新的角度看,2007年,沈阳机床建
立了数控机床系统的研发、产业化、应用的三层体系,形成以企业为主体、开放式和国际化的“三位一体”格局;联
合8家企业、6个院所,组建了数控机床产业技术创新联盟,成立了三国四方的科研攻坚团队。2011年,经过5年研发
,投资数亿元,沈阳机床自主研发设计的、被誉为中国机床第一个“大脑的”“飞阳”数控系统实现了产业化。沈阳
机床与很多企业合作建立了数控机床产业化基地,共建了数控机床零部件加工配套集群,成立了全国第一家产业金融
租赁公司,建立了覆盖东北、华东、西南、中南四个区域的18家“4S”店和特许销售中心。
设计创新要“政、产、学、研、商、金”支持和结合;要上下游形成产业链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,而沈阳机床集团
做到了。制造业中协同创新成效斐然的企业还有许多,如海尔、联想、长虹及上海商用飞机、三一重工等。现在的情
形是,设计业里有制造,制造业里有设计,交互设计,协同创新是工业设计的发展趋势。
在中国设计的旗帜下各类设计企业协同创新。由于历史原因和实际需求,现在社会上有各种类别的设计企业和设计院
所。如工业设计、工程设计、建筑设计、平面设计、包装设计、服装设计、环境设计等等。应该说,这些设计之间是
有区别的,但是更应看到他们之间的联系和共同点,都是要以人为本,都在向“高端综合设计服务”方向发展。但应
该承认,现有的各类设计各有侧重,各有比较优势,也各有相对稳定的市场需求。工业设计相比较这些设计来说是最
有综合特点的。在工业化过程中诞生的工业设计,有更广的科学性、艺术性、复杂性,涵盖面很广。
现在各类设计可以“合而不同”,有分工,也要有合作,可以互学互补,协同创新。系统科学里称为“差异协同”。
有差异要承认,但更重要的是协同,无论哪种设计都是中国设计,希望在中国设计的旗帜下,把各方面的设计优势、
比较优势发挥出来。